读一个MBA,给你的人生从新一次选择
最近不少MBA学生都在谈论自己的工作以及家庭未来的规划,尤其是马上9月份要开学了,怎么给孩子择校,也是不少在职MBA学员头疼的问题。网上也有一则帖子,是关于哈佛新生真实背景的大调查,其中29.3%的新生,至少有一位亲戚或父母曾是哈佛校友;46%来自富裕家庭,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(约人民币336万),评论区不断讨论人生的起跑线到底是孩子还是父母的问题。而通过MBA的视角,我们可以发现这样3个问题:
别轻易给自己设上限
高晓松曾经在《晓说》中讲到,哈佛大学的校友给学校捐款或者成立基金的话,这样家庭的子女必然更容易被录取。以前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,后来才知道,世间本无公平可言。普通家庭出身,通过后天的努力,比上一辈多迈出一步,就总有从金字塔底不断爬到上一层的机会。学霸不是资本和偶然叠加的结果,有的人只看到哈佛一半学生是富二代,却忽视了另一半来自普通家庭。
王尔德说得多好,在我年轻的时候,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,现在我老了,才知道的确如此。别给自己设限,出身只能决定你的下限,但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上限。
我们唯一能拼的就是对自己再“狠”一点
35.9%的新生很少用推特;56.4%的新生没有推特账号。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,一出生就在罗马的人,却比你懂得自律的可贵。
回想大多数年轻人,又是如何对待每一天的呢?每天在迟到的闹铃中挣扎着起床,匆忙洗漱,跟无数同样睁不开眼的陌生人一起见缝插针挤进地铁,一边回复工作邮件,一边开始叹今天的第一口气。8小时的工作一边应付一边上网摸鱼,以至于事情没有完成,只好熬夜加班。为了弥补一天的劳累,回到家之后瘫在沙发上玩手机,一眨眼什么都没干,就到了凌晨1点。
不自律的人生,时间什么都不用做,就可以毁掉你。
村上春树30岁开始写作,到现在已经有40年了。他每天只写4000字,400字一页的纸,写到10页就停下来。然后拿出1小时跑步,40年如一日。正是这种高度的自律,才让他有时间和精力能够持续几十年写出优秀的作品来。
你需要做的是让生活的直径变大一点
85.9%的哈佛新生将学术列为第一优先选项;83.9%的新生压力来自自我期望。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离不开北上广的原因,想着抓紧青春那几年出去闯荡,感受大城市的生活,拥抱更大的世界。
而通过在职MBA的学习,我们会发现,原来身边的同窗还有多么牛的工作背景,而我们的教授原来很多都是毕业于世界名校,原本可能两者相差甚远,但现在我们可以在一个课堂内面对面交流,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又充满魅力的事情。而这,也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一直想让学生体验的美式课堂。
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爬上金字塔的顶端,也许我们永远是无名之辈,但即便是这样,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不停行走的每一步,写下一个曲折但曼妙的人生。
热门文章推荐
北爱荷华MBA课程回顾_当管理学遇上经济学,揭秘企业管理价值链